-
◎ 泥鳅钻豆腐2016-10-13
“泥鳅钻豆腐”是剑川很有名气的菜。在剑川各村寨四周沟渠、水塘、水田、秧田、沼泽等湿地中都可以捕捉到泥鳅,剑川是泥鳅的丰产区。最容易捕捉的季节是在农历秋分节令前后。这时,雨水渐少,晴日渐多,水稻即将成熟变黄,要逐渐排放稻田中的水,只要把竹编渔具,白语称的“给”放置在稻田、沟渠、池塘等出水口,泥鳅就会一一落入“给”中。此时捕捉的泥鳅个大肉嫩,叫“谷花泥鳅”,这时捕捉到的鱼称...
-
◎ 猪肝胙2016-10-13
猪肝胙,用猪肝、猪肠等,加入盐、辣椒、姜、洒等佐料密封于土陶罐中,吃时用甑子蒸上一碗。一年四季均吃蒸。 白族传统风味食品,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,利用冬季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,精选上等洗净的猪肠、肚、排骨配加食盐、白酒、上等花椒、丽江阿喜辣椒,用传统方法搅拌均匀装入特制的陶缸内密封腌制,放在阴凉通风处经三个多月后即可食用,属一季加工常年食用...
-
◎ 剑川羊乳饼2016-10-13
凡到过云南大理剑川、鹤庆一带做客的人,都能品尝到当地的民间特产羊乳饼。羊乳饼又叫奶豆腐,含有丰富的脂肪蛋白,是营养丰富且味美鲜香的高级滋补品,剑川一带农家常常作为上等美味佳肴款待宾客,或者当作礼品赠送亲朋好友。 羊乳用羊奶作原料,制作方法大体是先用纱布将鲜奶进行过滤,滤去杂质,在按一定的比例在羊奶中加进卤水或者是一种名叫奶藤的野生植物,然后用火加热至涨沸,使之凝结成絮状...
-
◎ 地参2016-10-13
剑川地参,又名虫草参,白族俗称“根载子”;大理洱源地区叫法不同,称雪参;外省山东郓城、河北河间等地又称地参为中华地参、地藕、地笋、泽兰、银条菜。地参株高120至160厘米,株干呈四棱形,节间距2厘米,每节长四片叶,呈十字形对生,开白色芝麻型花,不结籽,叶互生,植物分类学归于唇形科多年生植物。地参原为野生植物,后经驯化栽培,产量和质量有很大提高,地参可以食药两用,春夏采其...
-
◎ 苏裹梅2016-10-13
苏裹梅起源于剑川。属于一种蜜饯类,又属于带汁蜜饯,不经过烘、烤加温等工序,是一种纯天然的腌制而成的带汁蜜饯。这是剑川人喜爱的传统食品,过去用于对上司的贡品、死者的供品,对亲友的馈赠品。好的苏裹梅香甜、清脆,时间越长越脆。老人、小孩都喜欢吃,因为它既是食品又有药用价值。苏裹梅中有花椒,花椒起发汗作用:有紫苏叶,紫苏有收敛作用,蜂蜜有润化作用。药用最好的是治拉肚子。比痢特灵...
-
◎ 牛肝菌2016-10-13
牛肝菌味道鲜美,食而不厌,俗称美味牛肝菌。其富含氨基酸、优质蛋白质以及单糖、二糖和抗癌的多糖,是名贵的“山珍”。 剑川牛肝菌分布广泛,有不少特有品种,深受西欧各国欢迎。...
-
◎ 芸豆2016-10-13
白芸豆,其生物学名叫多花菜豆,因花色多样而得名。属豆科,蝶形花亚科,菜豆族菜豆属,白芸豆原产芸豆原产美洲的墨西哥和阿根廷,后经人工栽培驯化已适应冷凉潮湿的高原地带。种植面积较大的国家是美洲的阿根廷、美国、墨西哥,欧洲的英国,亚洲的中国、日本等。我国在16世纪末才开始引种栽培。现在中国的各个省区均有种植,面积较大的省份是云南、贵州、四川等,而云南的大理、丽江、兰坪种植面积...
-
◎ 白杜鹃花2016-10-13
剑川白杜鹃花种类繁多,通常仅食用经加工后的大白杜鹃。白族食用杜鹃花的历史悠久,石宝山海云居曾妮的杜鹃花食谱以相传几百年,煮,煎,炒,腌,可做出10多道珍稀菜肴,味道鲜美,营养丰富,是无污染的天然山珍食品。...
-
◎ 美味佳肴“土八碗”2016-10-13
剑川“土八碗”历史悠久,相传原为大理国段白王招待贵宾的家宴。段王爷是剑川永榜村人,后来“土八碗”传入剑川民间,成为待客的美味佳肴,相沿至今,已有近千年的历史,荤素搭配的“土八碗”,味美可口,色彩丰富,老少皆宜。还把白乡人民深深情意寄寓在菜肴之中,体现了白族白族好客的情怀,富有民族特色。...
-
◎ “母子相会”汤2014-07-07
“得勒姆资汤”是别具一格的剑川白族风味小吃,是用“蚕豆母豆叶加豆米子”相煮而成,又称情深意重的“母子相会汤”。关于“得勒姆资汤”来历,民间还有这样的传说:相传诸葛亮南征来到时,其手下官兵来到剑川,严守攻心为上“策略”,严禁官兵乱采摘老百姓的菜园里的蔬菜,官兵只得摘蚕豆叶“得勒姆资”煮汤充饥,于是就发现其味美可口。想不到摘掉“得勒姆资”的蚕豆苗反而越发越旺,比往年还获丰收...
共2 页 页次:1/2 页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 转到